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0章 过街老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几次的御前会议上,朝臣分成了二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但争论的焦点不是立不立宪,而是立即使行预备立宪还是缓行预备立宪。

亦匡、袁世凯、徐世昌等人主张,立宪有利无害,符合民意,应从速实行。

孙家鼎、铁良、翟鸿楫等人认为,中国国情不同,实行立宪必然导致执政者没有权力,想办什么事办不成,为祸国家。

孙家鼎等人认为:人民什么都不懂,给他们权力他们也不知道怎么用。给他们权力,他们反而会成为负担。如果实行地方自治,地方政权一旦被坏人掌握,会导致民怨,他们就会怪罪于最高统治者,而最高统治者也拿这个坏人没办法。需要时间启发民智,需要等待人民觉悟。

但主张马上开始的人则认为,国民素质的高低,在于**的引导,如坐等提高,则永远也不能立宪。只有先行立宪,才能引导和提高国民的素质。正因为中外国情不同,才实行预备立宪,而不是马上立宪。

事情总是越辩越明,而且大家也没有根本的分析,最后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就是马上着手预备立宪。

接下来“面奏二宫,请行立宪”。

八月二十九日,慈禧召开御前会议,进一步听取大家的意见。

九月一日,朝廷发布上谕,仿行宪政,从改革官制入手,预备立宪基础。

这样,国家就正式开启了预备立宪。

朝廷就此发布的太后懿旨,是袁世凯起草,足见他在立宪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有多重要。

太后懿旨写道:“现在各国交通,政治法度皆有彼此相因之势,而我国政令,日久相仍日处阽,忧患迫切,非广求智识更订法制,上无以承祖宗缔造之心,下无以慰臣庶治平之望,是以前派大臣分赴各国考察政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