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84章 卢锐就要倒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荣国公对韦太后一直心怀鄙夷,这回得知竟然是义川之子贺洱继承大统,韦海池就此名正言顺临朝听政,又哪会心悦诚服?他先是有意接近南阳郡王,意欲从这位宗正卿的口里打听宗室们为何放着晋王贺烨不顾,心甘情愿让韦氏得逞,哪知南阳郡王对他不理不踩避而远之,于是荣国公只好亲近另一辅政王贺淇。

两人就此“一拍即合”——

文皇后当年设立宗政堂,固然是为避篡政之嫌,也确有与宗室王公共治国政之诚,那时宗室尚还繁盛,成年亲王都有十好几个,故连郡王其实都没有资格加入宗政堂,又哪比得如今?因为英宗朝诸王谋逆导致宗室不少获罪,再兼肃宗、德宗子嗣单薄,连续两朝因为皇子得封亲王者竟只有贺烨一人,偏偏又未及冠,再兼不学无术,虽然在宗政堂保有一席之位,实际上也是因为韦太后坚持的结果,贺烨显然只能对太后唯令是从,并不可能真正参涉朝政。

而诸郡王当中,南阳王显然也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并不乐意干涉朝政,义川王又是显然的“韦党”,就越发显得汝阳王贺淇势单力孤,是以这位回过神之后,立即上谏因宗室“凋蔽”,宗政堂唯有几人岂非有名无实,理当破格擢升诸国公入政,韦太后明知贺淇是意欲固势,但她既然留了贺烨性命,并允准再置宗政堂,本就是为了先利用贺烨与义川斩除贺淇,也不惧贺淇逐渐坐大。

让那些野心勃勃心怀不轨者暴露本心,才更利于一网打尽永绝后患,所以太后干脆利落允准贺淇所请,于是宗政堂便又加入了洛王一支不少仅封国公的成员。

汝阳王在宗政堂既然有了话语权,第一个针对之人就是元得志,汝阳党质疑元得志既非科举入仕又非出身世宦之族,何德何能执掌尚书省甚至拜相?再加上荣国公的及时投诚,于是汝阳王力荐荣国公为尚书令,入政事堂为首辅之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