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七章 泾师反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郭子仪确实是不想子嗣再染兵权,三郎郭晞骁勇善战,善于骑射,曾从其平安史之乱、河中之乱、仆固怀恩之乱,又曾与浑瑊合兵大破吐蕃,论战功,可是比八郎郭映高出不止一筹,他尚且没有让其人继续待在军中,更何况是郭映呢?

奈何皇帝偏偏对此子寄予厚望,这就叫他无计可施了……

而郭子仪与皇帝的谈话,落在殿内群臣的耳里,便又变成了君臣相得之典范。

于是继郭子仪之后上寿的几位老臣纷纷出言称赞天子圣明,又说了一些早备好的歌功颂德之言。

李适耐心听完后,又让内侍将这些肃、代之世的老臣搀回位子上,还特意嘱咐御史一番,让他们不要难为这些忠烈老臣,即便他们君前失仪,也权且当做是他这个天子德行不够……

尽管这只是一个态度,但却令堂上众臣欣喜不已。

重臣上寿之后,是接见诸州都督、剌史和上佐,大唐制,诸州都督、剌史和上佐年末要入京述职,他们顺带着也要参加朝廷以“元会”为中心的礼仪活动,参与应对中枢对地方官的考课之事。

不过安史之乱以后,各司和州府的长官对应考者的初考敷衍塞责,为了不得罪应考者从而为自己树立政敌,官员的考课评定上一般都会给出中上的考绩,是以皇帝当然不可能一一接见。

顶多也就接见几个考绩上上的,听取他们对中枢决策的建议和意见,举荐人才。

还是那句话,这只是皇帝的一个重视贤才的姿态而已,并不能真的影响到吏治清明和朝纲稳固,也定然不会有人不识趣,对中枢决策指手画脚。

是以,在接见各州刺史、上佐和上佐之时,李适的态度显得漫不经心,只随口问了几句他们对朝局的看法,勉励几句,走个过场就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接待藩邦使臣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