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子二十四岁登基,如今已是六十岁的高龄了,膝下有七位皇子五位公主,按理早就该从自己的一众皇子中挑选一人立为储君。
可老皇帝对自己这七个儿子并不满意,总觉得没有一人是完美无可挑剔的储君人选。
老大太过自负,老二太过圆滑,老三戾气太重,老四优柔寡断,老五阴险不能容人,老六太没主见,老七太过贪玩。
总之,没一个能入了皇帝的眼。
儿子不成,便只能寄望在孙子身上,昭明帝总想亲自为祖宗的江山培养出一位优秀的储君,是以导致储君之位悬而未决。
自己一生英明果断,可偏偏儿子们一个个不成才,这也一直是老皇帝的一块心病。
此时的墨子谨已在官场沉浮中浸淫多年,官拜中书舍人,是正正经经正五品的京官。
他笔墨飞扬文采出众,长相斯文俊美,是以颇得老师中书令魏长明的看中,许多重要的的诏旨制敕、玺书册命都交由墨子谨起草修改。
此时的墨子谨意气风发年华正好,又身居墨家家主之位,前途一片光明。
膝下长子墨轩生得聪慧灵秀,爱妻腹中胎儿又临盆在即,这一胎无论是男是女,墨子谨都觉得自己这一生很是圆满。
墨家家境丰厚,墨子谨又在朝为官,眼看许多灾民无处栖身无粮可吃,墨子谨本着为国君分忧为万民解困的初心,自掏腰包,于京城一角墙隅之下开设了粥棚,每日为灾民施粥。
这一举动传至昭明帝耳中,龙心大悦,大大嘉奖了墨子谨一番,还要一众官员富商以墨子谨为榜样,帮助国家度过危难。
墨子谨此举是个善举,却碍了许多饶眼。
毕竟自掏腰包去赈灾这种事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的,可皇帝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做了动员,金口玉言,不愿意也得愿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