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东越卷 第十六章 男人偷梁换柱,道士“徒劳无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天下道统,延续至今,如蒲英散籽,飘至九洲,生根结果。春去秋来,道教虽有宗门派别之异,可究其本源,均是溯于黄老,成于张天师。

如今天下道学主分正一、全真二派。正一派于龙虎山立祖庭,亦有青城、三清、鹤鸣等立教传道之名山;而全真则于终南山修重阳宫,外有武当、齐云、老君等道家山岳,九宫隶属全真一脉,山小观多,由道清师祖开山立教,传与现今张道玏之手,百年香火不断,论道说法的风气愈发纯正,如若方丈,终是有了能与其余名山一较高下的资本,仿佛一个籍籍无名的贫寒书生,不光考取了功名,还硕业有成,得来封官进爵的大好前程!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主流处世观点,只要是个初识道学的道童,也是心有所知,大不了其中的深意与该如何顺应其理,就可能幼而不知,只是世间方士、道人济济一堂,其数量虽然比不上天下儒家门生与那些读书人,可相较于当今的释氏众僧,则要,而其中却不乏心术不正之士,虽读的是千古丹经,却多空以为数张道玏所著之《金丹真经》是世间最妙,将其余道教经传弃之不顾;学的是鼻息吐纳法,说是说要坎离交并,自生黄芽,却“思绪万千”,圣人有言,“心不正,自然识不得真铅汞,成不了长生不老仙。”要知金丹一粒重千金,世人得知永长生。不可能像这些误入歧途的修士所想的那般轻而易举地氤氲天地之气而自降甘露!

谁说道儒本真分二家,道士悟真仍需从说文解字抓起,比如这《金丹真经》,修道之人只有读之再三,才能稍知其妙,上面的一字一句,都要深究棉思,其中不乏像那些读书人一样废寝忘食,头悬梁锥刺股的年轻道人。反复寻译推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知道学道正长生之路的坎坎坷坷,光阴蹉跎、一去不返,若是失枝脱节,就可能达不到大道的宗元,修道之士可寻捷径不假,如天下炼气士物色天材地宝,可一旦趋旁门之曲径,谓之左道,便可能失之千里,差之毫厘,儒家圣人有句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起求道之路,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务必兢兢业业、踏实躬行,可作为道家一脉传人的寒酸老道张道玏眼中的小师弟可并非如此,老道士清静无为,作为掌教师兄,外人看来,张道玏似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终是不愿插手阻挠师弟张道璆另辟蹊径的举止,不晓得人家心中所想,其实谓之不至于此,只是这位称得上是道教祖师爷级别的人物并不清楚张道璆急功近利的迫切心境竟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若是知晓自己师弟为了心中的“大道”走的并不是旁门左道,而是邪门歪道,又会作何感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