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二章 武朝旧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韩琛一开始,怀疑皇帝或者朝廷对越国公楚家动手,是有缘故的。

大武立朝之初,太祖皇帝陈友谅一共封了十三位国公。

后来连番征战,威慑四夷,前后又将国公爵位封与了六位征战有功的大将。

待到四方平稳,国泰民安之时,武朝就有了十九位国公。

彼时勋贵权势一时无两,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太祖皇帝雄才大略,看穿了其中的隐忧,为替后世子孙留下一份安稳的家业,于暮年之时,重用文臣,剪除勋贵势力。

看似鸟尽弓藏,实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以开国谋士许文广为首的一帮文臣,磨刀霍霍,拿掉了不少勋贵的爵位。

这也是越国公一脉家训的由来,钱财权势,皆是过眼云烟,今朝有酒今朝醉,安享荣华富贵才是真。

只能说,第一代越国公是个人精,将大势看的分明。

得了爵位之后,既不招摇,也不跋扈,只满心欢喜的做个富家翁,别说太祖皇帝了,就是那帮子文臣,也觉得这位毫无雄才大略,不曾特意针对,安安稳稳的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待到太祖皇帝陈友谅薨了,拥有国公爵位的勋贵只剩下七家,可见当时斗争的惨烈。

越国公一脉经此一事,更是将小富即安的思想发扬光大,往后每一代越国公,都无甚本事,平平无奇,只会花钱享受。

文武之道,在于平衡,陈友谅之后的几个皇帝,倒也没有对勋贵集团赶尽杀绝,要不然,尾大不掉的,就该是文官势力了。

待到百十年前,燕王陈天赐以侄儿篡改先皇遗诏,得位不正为由,起兵靖难,自北向南,从北平一路横推,直接改天换地,做了皇帝,将京师也由应天南京迁至北平,改北平为北京。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