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4章 不战而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大梁城内无兵?这事情是真的吗?”那位主张死守的副将听闻后,急忙问道。可见这条消息的惊人程度。此外其他人也纷纷翘首以盼,希望朝歌守将魏成能够说清楚。

“本将是魏国王室宗族,怎么会不清楚大梁城的虚实?也不怕各位笑话,本将原本打算趁秦军破城之后,就弃城而逃的。不想城池被秦军围死了,现在大家都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不如同生共死如何?”朝歌守将魏成点明问题的关键,击碎了大家守城的希望。

“如此说来,朝歌一定是守不住了。”那位主张死守的副将灰心丧气地坐在了地上,双眼没有一丝色彩。

“大家伙好好想一想,生死攸关的事情,岂能马虎了事?”朝歌守将魏成继续诱惑道,而其余主张投降的将领们呢也都出言劝说道。

就这样,很多出身本地的将领也不嚷嚷着死守了,明知必输,谁还会送死呢?

就在秦国兵临朝歌城下的第三天中午,朝歌城头竖起白旗:全城投降。而作为首府的朝歌城不战而降,河内郡其他的城池一看形势不妙,大部分城池也都纷纷归顺秦国。秦国不费一刀一枪尽收魏国粮仓河内郡的大部分地区。

秦国不战而下了魏国河内重镇朝歌,引起了一阵蝴蝶效应。蝴蝶挥动翅膀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产生的威力却难以想象,最后的结果同样出乎预料。

古语有云:“风起于青萍之末”,这是典型的蝴蝶效应。回顾数千年中国历史,很多大事件是由小人物点燃了导火索,产生了连锁反应,引起历史大爆炸,有时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例如,因为两个女孩抢桑叶而引发了八国大战——卑梁之衅。春秋末期,吴楚两国相互敌视,摩擦不断,尤其在两国边境,双方官民之间屡有冲突,结为世仇。吴楚地区气候适宜,温暖多雨,两国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公元前519年,吴国卑梁和楚国钟离的两个女孩在采桑劳作。两人同时看上了一棵桑树,双方对桑树的归属产生了分歧,彼此互不相让,很快从口角发展成扭打。这时,楚女的家人闻讯,赶来帮忙,势均力敌的掐架成了一边倒的围殴。鼻青脸肿的吴女回到了卑梁,梨花带雨地向村民哭诉不幸遭遇,吴国村民见吴女受了欺负,抄起家伙找楚民算账。钟离的楚民早就看吴民不顺眼了。他们召集了其他地方的民众前来援助,与前来复仇的吴民发生了械斗。楚民人多势众,吴民力战不敌,死伤数百人。只有一半的吴民逃回了卑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