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家这个词儿仅能代表一种副业。
因为作家的名头再荣耀,主要生活来源仍须依靠公职,仅凭稿费并不足以养活他们自己。
比如1988年,着名作家路遥所创作的长篇《平凡的世界》,轰动帘时的文坛。
可他历时六年的心血,所获稿费也就两万来元。
仅相当于当时一名京城出租车司机三个多月的收入。
再比如,1983年,从仪器厂破格调入儿童文学出版社的郑元洁。
即使他创作的《黑黑在诚实岛》、《皮皮鲁和鲁西西》相当受欢迎,得以在十六家报刊上同时发表。
他得到的稿费也不超过两千元,仍旧得靠死工资吃饭。
于是这使他产生了极不公平的感受,他就分别去找那些连载他作品的报刊进行谈牛
提出是自己的文章造成了他们报刊发行量的上升,希望能按照发行量调整稿酬。
但无论是谁,对方的反应却几乎都是不客气的反问。
“我们的刊物上有那么多文章,你怎么能确定是你的文章起了作用?”
就这样,一个不合时夷想法在屡受挤兑的郑元洁心中诞生了。
从此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办一本杂志。
一本不登别饶作品,只登他一个饶作品的杂志。
必须如此,才能显现出他真正的价值来。
才能使他刚刚学步的儿子,搬出楼道内处处是“滋滋”冒气高压锅的筒子楼。
应该,在这个年代,郑元洁绝对算是有能力,又有勇气的文化创业先锋了。
只可惜,大多数人是见不到别人标新立异的,哪怕不碍自己的事儿也不校
“运动”早就让大众习惯性的反对一切不同于自己认知的人和事,打击异类已经成为本能。
所以郑元洁越是着了魔似的为这事奔波,就越遭人耻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