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掉蓝玉案以后,心满意成的朱元璋似乎知足了。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
他的人生似乎已经可以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了。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另外一个冲突突然出现。
让他措手不及。
而这个矛盾的出现,即便是杀人如麻的朱元璋也处理不及。
这个问题来自他的儿子。
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标去世。
又三年。
洪武二十八年(1395),被封在陕西的皇次子,秦王朱樉突然去世。
再三年。
洪武三十一年(1398),被封在山西的皇三子,晋王朱?也意外离世。
九年的时间,原本驻守在北方的几个儿子,每隔三年死一个。
在北方地区,起到战略制衡和牵制作用的诸王,最后就只剩下一个皇四子。
燕王,朱棣。
这是朱元璋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
从我个人认知来看,朱元璋对北方的安定最为看中。
因为北方有一支可怕的强敌在虎视眈眈。
它便是远在沙漠的草原势力。
虽然北元的最主要几股力量都被一一铲除,但是从战略威胁来讲,蒙古的残余势力永远也不可能彻底清除。
那群成天不吃粮只啃肉要力有力有人有人还四处找茬的家伙们,永远都是明朝最大的威胁。
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朱元璋才将自己的几个最大的儿子分别分封在北方。
这样做一是可以镇守边关,阻止强敌入侵。
二是可以形成相互牵制,保证中央的政治稳定。
单纯的讲,朱元璋这么做并没有错。
他这样安排也很适合。
但是问题同样出在这里。
如果一直按照朱元璋的设想进行发展,中间不发生任何变化的话,他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中间会不会出现意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