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部 三朝北盟 第十七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赵 的心中,终究是宠爱这个三子赵楷,禁不住他软得权且答允了,反正本朝业已有了太监进士,衙内进士,家僮进士,再出一个亲王进士,也不算什么大事。其实大宋朝立国百余年,只因文风日盛,这一个进士出身对于官员来说也是日渐重要,近年来许多业已经由荫补等途径得官的现任官员也都纷纷进学应试,就好比现在的官员在职读书一样。当然在高强看来,这些官员比现在那些在职读书镀金的官员还要好上一些,起码当中很多人真的就是凭本事去考试的。

只是赵楷这小娃娃却恁地不消停,见赵 允了他进科场,却又生出事端来:“官家,儿臣幼读经史,惟不见有理财如高相公者,足见此道恐非前圣经典所及。今官家得高相公辅国.故而理财有道,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诚为国家之幸事。然而论起高相公理财之道,则儿臣从未见有人能深悉其中之妙,一旦高相公去庙堂,则此道谁属?故儿臣敢请官家,要高相公著书立说,尽道理财之要,且令太学诸生习之,科场策论试之,积以时日,可望得此社稷之臣。”

此言一出,赵 还没答话,高强心里咯噔一下子,当即跪倒在地,连声道:“臣不敢当,臣实不敢当!”

他果真是不敢当么?没错,这一次高衙内很难得地在皇帝面前说了真话。如果是领兵平燕,得以建立大功。只是惹人嫉妒的话,那么在太学中树立他自己地学问,那就是直接捅了文官集团的马蜂窝了!这太学的教材是那么好改的?

当日王安石坐享大名数十年,一朝为相时,几乎是天下翕然望治。然而他要推行新法之时,却发现手头没有多少合用的官员人才,于是不得不向科举打主意,把自己的《三经新义》和《字说》这两本书定为太学的教材。以王安石的地位名望学问,作作教育事业该是绰绰有余了吧?没门?就为了这件事。士大夫们分成两派,打的不可开交,象牙塔也成了两党交锋地主要战场之一,无论旧党新党执政。首先要作的几件事当中,就必定有改太学教材这一项在内,本朝的蔡京也不例外,就是在他手中。划定了“元佑学术”这个名词,司马光等人的书都看不得,甚至连吟诗都成了元佑学术,只能填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