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 塞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山河表里潼关路,兴亡百姓苦。

泥石流总是害不到山顶的鸟雀,灾祸也是伤不到殷实的人家。

沈元的爷爷本命沈清善,是个县里的书吏,只是早年间遭了大病一命呜呼的去了,留下沈建勋一个孩子承继三房的血脉。

沈清善去时沈建勋也才十来岁,是靠沈清源和沈清雨两叔伯拉扯大的,这也是沈元虽是讨厌沈平却待族长和沈清雨极善的原因。

十六岁的沈元将将张了些胡须,非要寻了剃须的匠人削了去,家里的沈莹和蒲老头却是不许,说是沈元是顶门立户的儿郎,没点胡须怎么算得上成熟?

沈元一个人终是拗不过这一老一小,放过了这些许的毛发,经过这大半年的事情,蒲老头确是显得年轻了许多,德福楼的事完全由沈元代劳,看沈元像是看自家孙儿。

沈莹却是个知趣的女孩儿,和珠儿两人一人一句爷爷,将老爷子哄的是极为快活,只是沈元却有些面薄,只是默许了叫他孙儿的蒲老头。

正月里本是喜庆的日子,不过昭化城里的人却是高兴不起来,凤翔府夏日大旱,当地官员救灾不力,导致大批的难民穿州过府,四处迁徙,四处逃难。

正赶上匪患来临,昭化县城可是草木皆兵,江边的码头上尽是灾民的烂帐篷,破碗,这些可怜的人在兵灾混乱的凤翔府赶上了大旱,实在是活在了地狱里。

昭化县民本是极不待见这些难民,却是不料成都知府张方平下了死命令,命各县知县尽力安置灾民。

在喧闹的争吵中,德福楼开始了又一次新的施粥,渡口码头搭了两座棚子,一座施粥,另一座供些孤幼妇孺吃粥。

本是没有这第二座棚子的,却是前几日遭了教训,本身在城中德福楼还好些,人也不多,只是有些老客抱怨遭了贼偷,沈元也是毫无办法,只得将这粥棚搬到了城外码头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