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18章 集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新石庄和收购站不一样,人员多啊,他们村为了收棉花,光是验质员,就培养了十多来个。

库房更是宽敞,新建的厂房,全是按照万锭的规模建造的。人手足钱也足,收购速度特别的快。

棉农最多等一个多时,就能领到钱,乐呵呵的回家了。

这两年人们被收购站挑剔怕了,棉花都是在家挑拣好了,才去收购站,排队不易,不能因为质量问题卖不出去。

其实,通过几年的繁育,洪城和平城两个县,现在种的都是悠悠从后世陶腾过来的优质抗虫棉,抗虫绒长,管理只需打岔去顶就可以了,省工省时产量高。

这也是滩外人们大量种植棉花的主要原因。

滩区外面的村庄,由于黄河淤积造成大堤内外土地,高低差别大,形成了三米多的落差,造成滩区外面的土地,反盐碱现象严重。

盐碱地比较适合种棉花,种大豆玉米等秋作物,亩产太低了,只有百多斤,有些甚至不到一百斤。

盐碱地种夏棉,亩产籽棉最低四百斤,管理和收获比种大豆玉米费工,可收入也比大豆和玉米高。

这两年滩区外的人们,改变了以往收了麦种夏地瓜的习惯,开始种植夏棉。当然了,夏地瓜的面积还是很大,习惯吗,一时半会改不过来。

有了新石庄的加入,张集收购站的门口,排队的棉农也少了。

张集到新石庄,绕道韩屯不到十华里,步行一个时就到了,中间等待一个时,半就能跑个来回。

既然价格相同,人们肯定不会熬夜排队了。

新石庄收棉花的消息,就像一阵风,传了出去,来卖棉花的越来越多,超出了张集公社的范围,也有平城县的棉农。

不到一个星期,新石庄收了二百吨籽棉,离霜降还有十多,这些都是质量最好的棉花。新石庄剩余的六十多万资金,全部收成了棉花。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