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章 决胜因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明以前,勋贵、文官、外戚三足鼎立,为朝廷的中枢力量。他们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自诩为皇帝分忧。太祖为防外戚干政,立下祖训,良娣(太子妃)择贤德而家世不显之女,因而有明一朝,不曾发生外戚干政掌权之事。

而皇帝的左右手,文官和勋贵,一文一武,互相看不顺眼。由此为皇帝所用。

勋贵子弟从小学骑射读兵书,走的路子和读书人不同,他们之中少有写得一手好字,做得好文章的。

张勇领兵在外,由老关延请名师教导小主人,无奈小主人顽劣不堪,兵书读不熟,画画不精,四书五经更是左耳进右耳出,只有骑射勉强过得去。张宁保留原主的记忆,以原主肚里的墨水,怕是无法考上。哪怕提前三天临阵磨枪。

这不是高考,他前世在学校学的知识完全派不上用场。

找枪、手是最简便快捷的办法。

可是勋贵瞧不起读书人,觉得他们奸诈,一肚子坏水。够得上和勋贵们平起平坐的读书人便是朝廷中枢那些大佬了。这些人同样瞧不起勋贵,认为他们靠祖上余荫,才能成为贵族,自身没有能力。加上勋贵是武将,和文官是两个圈子,双方更加没来往。

张宁头痛啊,枪、手不容易找,好枪、手更没处找。

刘念鬼点子多,或者有门路也说不定。

“没有,谁稀罕和他们混一块儿。”刘念想都没想摇头道。

“校阅要考八股文吧?”破题承题先生教过,可张宁就学了个皮毛,离写得好差远了。

刘念想了想,道:“只考策论。”

策论就是时事,对当下某一事件的看法。

张宁一拍脑袋,道:“瞧我这脑子,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校阅考策论,对勋贵子弟来说是常识,他怎么会忘了?他在好运和厄运之间转换,以致分不清现实,还是得皇帝亲口允准,以后有机会见到悠悠,高兴过了头?不用考八股文,对文采要求不高,那就没问题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