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每次上会,林枫都很紧张,因为莫名的心虚。心虚的来源,是对授信报告的结论自信不足。
学生时代,林枫接受过正统的金融学和经济学的熏陶。为此刚开始撰写授信报告时,严格按照理论所要求的逻辑来撰写。但很莫名的,她自认为逻辑清晰、结论明确的报告,却不被部门内的决策者们认可。
比如根据财务报表和附注,林枫一层层地分析论证,得出某家服装企业的库存积压过多,严重耗损现金,导致资金周转效率下降。她认为这是一项很重要的风险提示,应对于现有的授信政策予以调整和修改。但那份报告甚至还没送到团队长处,在师父陈琳这里就被拦下来了。理由是结论过于武断,要求修改。
那会儿是她第一次正儿八经自己经手授信客户,得知这样的结果时有点没有方向。多年来的知识修养告诉自己,她的逻辑没有错,但现实摆在那里,她错了。
她抱着材料去找陈琳,很虚心地问她,报告具体哪里有问题。去之前,她把所有的数字都又复核了一遍。但最后陈琳只留给她一句,在没有明确风险出现前,修改现有授信政策会影响银企关系,到时候拿什么来完成指标。
经过那次,林枫隐约有些明白银行授信申报的一些小秘密。比如,除了不可回避的风险要素,有些事情多说不如少说,偶尔的“艺术化处理”不影响整体格局。再比如,有时候先得出授信结论,再去找证据论证结论的可行性,也是必要的。
所以林枫就心虚了,写出来的是一种模样,可内心深处却是另一种模样。两种形态纠缠抓挠,反而整得她很不踏实。这种不踏实直接在每次的上会过程中崩盘。如果艺术化的程度有些过,那么上会的时候她就更哆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