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至武德三年(620年)正月,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是唐王朝河东之战发生转折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唐朝方面,有得有失。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让唐王朝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所谓“得”,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李世民率领关中唐军主力,迅速赶赴河东战场,驻兵柏壁,打乱了刘武周进攻浩州的计划。与此同时,李世民采取坚壁清野,袭扰敌后的疲敌战术,不断派兵袭扰刘武周军队的粮道,逐渐消耗敌军的士气。果然,由于李世民的疲敌战术,致使刘武周、宋金刚的部队,军心浮动,士卒疲惫不已。
而且,李世民屯兵柏壁,与宋金刚对峙期间。为了鼓舞前线将士的斗志,唐高祖李渊亲临一线,巡视黄河沿岸。不料,却发生了独孤怀恩谋逆事件。幸好,唐高祖吉人天相,果然采取措施,诛杀了叛将独孤怀恩及其党羽,平息了这场未遂兵变,解除了来自唐军内部的一大威胁。
所谓“失”,那便是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的“夏县之战”。究其原因,此战之所以失利,乃因独孤怀恩心怀反志,从中作梗,故意拖延唐军进攻夏县的部署;同时,加上永安王李孝基决策失误,错失了进攻夏县的最佳时机。最终,唐军在夏县一战中,伤亡惨重,全军覆没,遭遇了自太原失守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失利。
夏县之败的影响,不止是唐朝遭遇的一次军事挫折,更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夏县一战,负责策应李世民主力的那一路唐军,全军覆没。如此一来,李世民等于是没有任何外援,孤军直面三股强敌。若是再出现一丁点的失误,李世民所率的唐军主力,便会重蹈夏县之败的覆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