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严格意义上讲,祭月节并不是中秋节。周朝时期,古代帝王礼制中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祭义》还记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等到了先秦,《管子·轻重己》里记载:“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带锡监,吹埙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
也就是说,祭月最早是在秋天收获的时候,由天子祭祀月亮,祈求得到月神的保佑,来年五谷丰登。祭祀的时间一般会选在秋分,后来历法融合,将八月十五定为秋分,也称仲秋,取伯仲叔季次序排列。只是此时的仲秋并不是真正的中秋节,一直到唐朝初年,那个文豪遍地的时代,文人们开始咏月,老百姓们开始赏月,慢慢地形成了中秋赏月饮宴的风俗,也有了吴刚砍桂树、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中秋节才开始成为中国四大节日之一。
此时是西汉年间,大家过的还都是祭月节,整个长安城只有司徒长史杜吴府上会有月饼和各种美味,这也是匡咸和林兰带家眷来的重要原因。
亭子里一片欢声笑语,紫苏正在给林兰的小女儿讲嫦娥飞升的故事,小姑娘听得极为认真,这让紫苏极为享受。讲到动情处,还啧啧地叹息几声,仿佛在为偷长生药的嫦娥鸣不平。琵琶早就缠着杜吴讲过好几遍了,见紫苏讲完,便急急地插嘴进来:“你们知道吗?月宫里还有一只蟾蜍呢,据说是西王母为了惩罚偷长生药的嫦娥,把她变成了一只癞蛤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