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五年,不过是日历上短短几页的更替,对时间而言微不足道。
但对于一座正值工业革命的城市来说,却足以引起地基下沉、街道更名、人群更替般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年前,煤气灯尚且只是点缀在伦敦中心区域的稀罕玩意儿。对于大部分街道而言,每逢雨夜,灰蒙蒙的雾气便把泰晤士河两岸的街道吞噬殆尽。
可现如今呢?
从格林威治到帕丁顿,从查令十字到海德公园,当怀表的时针越过六点,煤气的光线便会像是一条条神经网络把这座全世界最现代化的城市从夜色的昏睡中唤醒。夜生活,这是个时髦的新词汇,但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伦敦市民而言,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
五年前,《英国佬》的老式印刷机还在嗡鸣间喘息,即便这台老家伙卯足了劲儿,一小时也不过印出几百份稿子而已。而今,《英国佬》的机器房中,蒸汽在铜管间怒吼,一页页排满密密麻麻铅字的杂志,以每小时4000张的惊人速度从布拉德伯利&埃文斯公司的最新式蒸汽滚筒印刷机口中吐出。
每期八万份销量的英国国民文学杂志《英国佬》,文学杂志届的后起之秀廉价杂志《火花》,欧洲知名的自然哲学期刊《自然》,以及备受伦敦金融城专业人士追捧的《经济学人》,甚至于在英国无人能出其右的《泰晤士报》都被占据了三成的股份。
在这蒸汽与铅字共舞的时代里,就连思想也开始讲求规模化生产。
《英国佬》杂志社,或者,我们该以它的新名称来称呼它了。帝国出版集团,这家曾经只是几个年轻人临时起意创办的公司。在五年前,它的办公地址还不过是舰队街上一间不大不小的租赁套房,而现在,它却俨然成为了横跨文学、科学、金融、通讯四大领域的文化传媒领域“胜利号”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