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嵇绍 以身殉国,是一个男人最幸福的归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嵇康有一个可怜的儿子,嵇绍。嵇康死的时候,他大约十岁。能记事,但是不懂事的年纪。

在他后来的记忆里,对父亲的印象如同写在水面上的名字,也许融入了波心,但在平静的水面上,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很少提起他那个太过著名的父亲。在他的时代,政府对嵇康讳莫如深,学生们却爱他纪念他狂热地崇拜他。而他,作为嵇康唯一的继承人,却无法坦率地表达他对于父亲的情感。父亲曾经给他留下过礼物,那是一封信。纸寿千年,借着这坚韧的承载物,作为父亲的嵇康,在他缺席的嵇绍的成长过程中,以这样一种方式,在儿子身边陪伴他。跟那个愤世嫉俗的高傲的嵇康不一样,作为父亲,他坦白、赤诚,甚至啰里啰嗦、絮絮叨叨。

那时候,嵇绍还小,可能不记得了。桐荫初夏,竹影婆娑中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背后那双满载着慈爱的眼睛平静地看着他,不激昂,不愤怒,平静而满足。养育一个生命是件奇特的事情,做了父亲的嵇康,对于儿子的要求不是循着他的脚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相反,他给儿子指明一条明哲保身之道,愿儿子做一个独立的、有风骨的人,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幸福的人。他到底还是希望儿子成为儒家的君子,而不是他自己叫嚣的“非汤、武而薄周、孔”。他又哪里是“薄周、孔”了,济世救民,本是他的梦,但他太较真,以至于和孔融一样,看见污浊的现世玷污了自己的信仰便恨得跳起来要和它划清界限。

留给嵇绍的那封《家诫》是这样写的:

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若心疲体懈,或牵于外物,或累于内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于去就。议于去就,则二心交争。二心交争,则向所以见役之情胜矣。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匮而败之。以之守则不固,以之攻则怯弱,与之誓则多违,与之谋则善泄,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故虽繁华熠耀,无结秀之勋,终年之勤,无一旦之功,斯君子所以叹息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