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毛维要比十一娘稍晚一步得知太后将要广设官窑的消息,此时正觉“如有神助”,将那页薄薄的信纸交给心腹、谋士传阅,就忍不住抚须而笑:“又是增兵,又是设窑,我倒要看看,薛绚之还有什么办法平息民愤,这两件事,万一任何闪失,他又该怎么承担太后怒火?只怕那所谓新政还没制定出细则,咱们这位薛少尹,便要被扣审问责,押返长安了!”
“可是薛绚之被问罪,这增兵等事,岂不是又要让世父负责?”毛趋颇为担忧。
那郭居安却老神在在:“不仅薛绚之,晋王毫无作为,太后怕是再也信不过他这太原牧,届时府尹再上谏书,恳请太后允准蜀王赴太原主持大局,有蜀王坐镇,又有毛府尹鼎力相助,不过是增兵、设窑而已,不会伤及显贵利益,纵然民怨沸腾,也不足为虑,民众无论何时,也只能屈服于官府。”
“对,只要将所有责任推向新政,坚称是因新政才导致人心惶惶,所有过错便由晋王与薛绚之承担。”一个党羽也附和道。
“只是咱们既定之策,还是要照旧施行,不能给予薛绚之喘息机会。”毛趋这些年来,一直对挫折邵广之事耿耿于怀,鉴于陆离是邵广死党,“于公于私”都恨不能将他置之死地。
毛维便看向另一个心腹太原令于墉:“宜早不宜迟,速速安排吧,说不定不过几日,广设官窑之诏令便要下达了。”
与京城分为长安、万年二县治理类同,晋阳城其实也分为晋阳、太原二县,这两个县令当然都是毛维心腹,晋阳令毛趋便不说了,太原令于墉,那也称得上毛维死忠。
毛维任大理寺卿时,于墉便是他下属,后来得到携升,任万年令,哪知道运气不好,遇着了刘玄清一案,太后为了摘清自己,将据律公审的功劳交给了兄长韦元平,于墉这万年令因为办案不力,背着黑锅被贬迁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