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励新五年六月望日朝会,天子当着满朝文武面前,宣称因突患疾症而无力执政,将往玉华宫静养,为免政务耽搁,暂由太后及政事堂诸相协理,但凡敕诏,加盖太后印宝及政事堂金章即可颁行。
虽然大周曾经出现过因天子年幼而临朝听政的文皇后,不过敕诏不加龙玺仅凭太后印宝及宰辅金章便能颁行天下的事还绝无仅有,显然不合礼制,可天子宣告群臣后,宣政殿中却没有激发理所当然的群起谏阻。
太后党固然不会多话阻挠,可这济济一堂也不全是韦毛之流,虽说眼下不少冯党已被停职待察,但薛谦掌权后举荐的官员中,那些没有与冯伯璋同流合污的忠耿之臣,竟然也不约而同的保持缄默。
不是他们因这连番打击而心性大改,实在五年之间,因为天子力庇刘渡,对忠告良谏置之不闻,导致偏听偏信冯党此类贪奸,官制相比先帝时竟然越发混乱,实在让一应忠耿大觉灰心,如今天子称病罢朝,移交政权,他们总不能阻挠天子养病,更兼则是,倘若此时揪着礼制不放,坚持敕诏必须也只能加盖龙玺方能颁行,要万一天子干脆将龙玺交托太后,岂不是得不偿失?
纵然有那么极少一部分冯党,因为官阶所限,还没有资格参涉进刘渡以及搜括案,为求自保硬着头皮出列谏止,但因人微言轻,被那些占据要职的太后党三言两语一驳,就一一苍白着老脸又回到了位置上。
高高在上的天子待底下真正一片鸦雀无声后,无声惨笑起身离座,随着宦者拉着尖细的嗓音宣告“退朝”,空荡荡的宝座下,多少人如愿以偿面带愉悦,多少人心头沉重暗自叹息,多少人心灰意冷如丧考妣,又有多少人微抬着眼目送着天子踉跄的步伐,握了拳头——励新之政,难道就这样在今日,正式落幕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