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王淦昌在大同大学完成实验后,迈特纳亲自从柏林大学发来信件,承认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并诚挚邀请他回去继续完成研究,同时颁发博士学位。
李谕肯定不可能拦着,趁着德国仅剩的三四年大师云集的时代,赶紧送他过去再读几年。
王淦昌走后,科学社拿着最新的一期《科学杂志》给李谕看。
这些日常事务李谕一般是不管的,但他人在上海时,编辑部还是会让李谕过过目。
随手翻了翻,李谕注意到了其中一篇文章,《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署名:华罗庚。
李谕随即看了起来。
科学杂志编辑部目前的主编是当年的庚款留美学生王季梁,发现李谕格外关注这篇文章,于是说:“听人讲,是个只有中学学历的人写出来的。”
李谕笑道:“果然数学才是仅有的一门可以实现个人英雄主义的学科,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创造乾坤。对了,这个苏家驹是何许人?”
王季梁说:“好像是个中学数学老师,数学爱好者,在江浙一带小有名气。他的那篇《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最先投给了我们杂志社。可是我很奇怪,因为即便不懂数学,我也听说过一般的五次方程早就被证明没有根式解,所以拒绝了刊登。”
李谕说:“那苏家驹的文章登在什么杂志了?”
“《学艺》,”王季梁说,“这个叫做华罗庚的人,就是看到《学艺》杂志刊登的苏家驹文章后觉得不对,因为与阿贝尔的结论相悖。于是华罗庚写信给《学艺》杂志指出错误。《学艺》随后刊载了一篇简短的更正声明,承认苏家驹的文章有误。不过华罗庚对《学艺》杂志的敷衍态度不满,才写了这篇翔实的纠错文章投给我们杂志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