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蒋百里恢复得挺快,他这枪中的位置和宋教仁很像,不过运气好一些,内脏没有大碍,不然以二十世纪初的医学水平,绝对九死一生。
又住了一个月,李谕和梁启超再去看望时,他已基本痊愈。
蒋百里出院就拉着李谕去一趟北京城郊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
李谕说:“我一个搞数理的人去军校不合适吧?”
蒋百里道:“陆军预备学校教的都是普通科学科目,就是你研究的数学、物理、化学那些。相比普通中学,无非多了一点军事训练。”
“似乎和几年前的北洋武备速成学堂有点像。”李谕说。
“所以说才要让你看看去,”蒋百里说,“疏才兄有大才,你的讲义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非常受欢迎。可惜这所学校被陆军部还有太多部门看在眼里,改革措施已经不好发挥,所以我认为还是要抓一抓中学堂。”
李谕对蒋百里的说法很赞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李谕又问了问地址,在清华园东北边,开车的话不是很远,回来正好在清华讲堂课。
这所中学性质学校里的学生年龄同样参差不齐,跨度从十四五岁到二十四五岁。
蒋百里按照此前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习惯,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中国之武士道》,这本书是梁启超几年前所写。
“任公先生在本书中一句话我希望各位谨记,”蒋百里高声说,“泰西日本人常言,中国之历史,不武之历史也;中国之民族,不武之民族也。我现在还想说,中华实并不缺此精神,因为日本之武士道,正是师从汉唐。”
梁启超这本成书于晚清的书很多观点比较简陋,但在军校中培养尚武精神倒没什么大问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