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吴士钊的告密让他又重新获得了官职。他与沉荩的遭遇真是完美印证了北岛那句着名的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或许是因为了解李谕等人的背景,再加上都是当天才突然知道,所以李谕和刘鹗、王崇烈并没有受到波及。
不过看到尸横当场,怎么可能不气愤。刑部大牢外,李谕等三人找到了沉荩的尸骨,哪有什么不见血的说法,血肉模湖,惨不忍睹。
刘鹗为他安葬后,气得手一直哆嗦。不能就这么算了!直接找清廷肯定没辙,但慈禧却非常怕洋人。
李谕找到吕碧城,把沉荩遇害的事情告诉了她,吕碧城听后人都吓呆了:“活活……打死?!”李谕说:“你把此事传回天津《大公报》,直接登出来,租界里的报纸,不用担心。”吕碧城笔都握不稳了,颤颤抖抖写下了大体的事情梗概,然后寄回天津大公报社。
英敛之知道兹事体大,于是一五一十进行了报道。此事经《大公报》报出后,租界的其他报纸纷纷转载。
死的是个记者,几乎所有的报人都愤怒了。香港《中国日报》直接言明:“沉君之死,鬼神为之号泣,志士为之饮血,各国公使为之震动,中西报纸为之传扬,是君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还算是比较给清廷留面子了。
而洋人的《泰晤士报》直接就不客气了,记者莫理循愤怒地把慈禧称为
“那个该杀的凶恶老妇人”。这种暴行压倒性地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谴责,大家都对沉荩表达了同情与哀悼。
甚至各国公使夫人在觐见慈禧太后时,也都对沉荩之死表示了异议。慈禧万万想不到,本来只是为了钳制舆论,以儆效尤,觉得处决一个记者不过小事一桩,现在竟然闹到所有洋人都反对的地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