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推恩令》正是《治安策》的基础上稍作的调整。
原本在刘恒执政初期,有一位才子可以更早于袁盎登上公卿之位,但因其所提出的政策太过操之过急,而没有通过下面朝臣这关。
这人便是贾谊。
贾谊的代表作还是有许多的,比如耳熟能详的《过秦论》,再就是《论积贮疏》等,他还作了一些辞赋,如《吊屈原赋》和《鹏鸟赋》。
在公元前一七九年,河南郡守吴公因“治平为天下第一”被刘恒征兆为廷尉。
吴公上任后便为刘恒推荐一青年俊才,这便是佳宜。
刘恒将贾谊招来一番考察后发现其学识惊人,任命其为博士,秩比六百石。
可仅仅一年后,二十二岁的贾谊连跳五级,升任了太中大夫,秩比千石。
从一个管理文献档案的官员变为一个在朝中有话语权的官员,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而刘恒还不肯罢休,他还想让二十二岁的贾谊登上三公九卿之位!
这一提议立即遭到了当时的丞相周勃,太尉灌婴,御史大夫冯敬,大将军张相如等人的反对。
他们反对的理由有三点:一是年少初学,二是企图专权,三是扰乱政事。
但其实他们反对的原因只是因为贾谊所提出的政策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贾谊对刘恒提出了“彻侯悉就国”,意思就是要所有的彻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
这点一提出来,立刻就得到了刘恒的赞同。
因为刘恒很清楚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不就是周勃、陈平他们这些彻侯一起给抬上来的吗!
然后他们这些功臣个个都是彻侯,又都住在长安城,这就很容易拉帮结派。自己在推行一些政令时就很有可能遭受他们联手反对。
如果他们都回到自己封地,他们就无法再进行联手,政治力量也会大打折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